5G时代来临 印刷行业能用什么机会?
今年以来,5G“很忙”。全国两会上,5G以高精尖科技属性、广泛运用的可能性为特点,成为时下的网红词汇。5G直播、5G医疗手术、5G电话……一系列与5G有关的应用频频出现。
随着5G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印刷业智能化转型速度的加快,印刷与5G技术的“联姻”也指日可待。5G技术将如何推动印刷业的创新应用?该技术对当前印刷业的智能化转型有怎样的推动关系?5G将为包装印刷产品的应用带来哪些新的影响?
解硬件交互之困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简称,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这也意味着,在5G技术的带动下,数据生成的数量、交互的时效性、实时数据处理速率都将以倍数增长。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主任万晓霞认为,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好切合了印刷包装这类传统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对无线网络的应用需求,5G技术定义的三大场景不但覆盖了高带宽、低延时等传统应用场景,还能满足工业环境下的设备互联和远程交互应用需求,这种广域网全覆盖的特点为大中型包装印刷企业构建统一的无线网络提供了可能。
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刘琳琳:“3G、4G技术解决了人与智能终端的交互问题,而5G技术将解决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问题,这也是印刷业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条件。”
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齐元胜认为,5G网络具有超大带宽数据传输、海量连接和超低时延远程控制能力特点,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必将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在某些方面,5G技术带来的将是革命性的变革,如对目前企业管理运营的3G、4G网络软硬件环境的提升。”齐元胜说。
“数据的采集、传递、控制、管理和应用决定了印刷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实时性、协同性以及可视化等场景的具体应用,即从数据到应用,通讯是基础。”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强看来,5G作为通讯技术的一种,可帮助企业解决设备之间的高频次、大数据级别的通讯问题。
催生多元化业态
5G技术也将推动印刷包装产品延伸新的应用功能。万晓霞认为,5G环境下,智能包装是另一潜在的高增长领域。
“5G技术可以将包装信息的采集和跟踪提升到新的水平。包装制造厂商通过在包装上安装5G传感器,产品制造商和消费者就可获得更加丰富的包装信息,例如位置、温度、湿度、重力等有关产品状态的实时反馈。同时,消费者行为的大数据挖掘,也将让5G时代的智能包装成为产品制造商的‘金矿’。”万晓霞如是说。
当使用AR应用程序对准产品包装时,会显示完整的产品信息、反馈及转发分享等。在5G技术的加持下,相信未来智能印刷包装将是高增长领域。
刘琳琳说,在5G技术的带动下,通过包装产品可以实现商品物流的全流程溯源。印刷包装产品将会增加更多互动性、实时性的应用,包装所承载的内容和功能也将更加丰富。
可以看出,在5G时代,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包装需求将迎来爆发,这也将倒逼企业的智能化转型。“5G技术可帮助印刷包装生产企业实现生产设备的无缝连接,进一步打通设计、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使生产过程更加扁平化、定制化和智能化,从而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网络。”万晓霞告诉记者。
此外,5G技术所带来的实时性也将深刻改变印刷企业内部的设备维修、工艺教学等场景。“设备商可以生成高仿真的实验场所,利用5G、VR等技术手段实现异地维修、工艺教学等场景的实现。”王强说。
衍生更丰富应用
“5G之下,印刷业在生产、维护等方面将出现一大批革命性的应用场景。”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专家学者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当前,许多印刷企业已建设了Wi-Fi工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车间数据采集和人机交互的问题。刘琳琳认为,当前Wi-Fi工厂解决的仍是人机交互层面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如ERP、人工数据录入等规模较小的数据量,这与5G有较大差距。齐元胜认为,随着5G技术的成熟运用,目前基于Wi-Fi的工厂互联会被舍弃,基于数字双胞的智能工厂管理将得到实现。
可见,无论是Wi-Fi技术抑或是5G技术,其根本都是解决通讯的问题,但5G技术是使更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得以实现。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印刷生产中,其衍生的实际应用将更为丰富。
“数字化技术、控制技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都是逐步通过一些更可靠和更合理的方法让印刷由繁入简。”王强认为,5G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和突破现在印刷的实时性问题,特别是高保真数字复现场景下的印刷场景细节再现和展示,真正有效地将印刷线性作业流程转变为同心圆作业流程,不仅实现从内容编创、设计、印制到用户应用体验的整合,而且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协同作业与评测,对印刷产生深刻影响。
“人们可以利用超宽带视频,实时与现场进行交互,分布式控制得到大幅提升,这些应用都可以显著提高印刷包装企业运营管理效能,降低人工成本与安全风险。”齐元胜告诉我们。
此外,各专家还认为,当前印刷业对5G技术的布局应用还略显滞后,需要印企、设备制造商、教育研究机构等协同布局、积极创新,在软硬件各方面发力,从而为行业带来商业机会。